搜索
天气预报  汽车查询  火车查询  违章查询  万年历  在线电台  在线影视  快递查询  航班查询  
江苏丰县积极探索特殊教育事业特色化发展之路

【速递】精耕细作培智网络课程,打造互联网时代“适合的教育”培智课堂改革样本

         2018年5月9日,由江苏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常州市光华学校领衔的2017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培智学校网络课程‘生活适应三百课’”研讨活动在丰县特殊教育中心举行。来自苏南、苏中、苏北10所项目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围绕生活适应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展开切磋交流。
        丰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成凯代表丰县教育局欢迎前来参加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生活适应三百课”研讨活动的专家、同仁。李成凯副局长介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当作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丰县教育紧紧围绕质量建设这个中心,坚持现代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三化”发展战略,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丰县特殊教育事业作为丰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县政府投入5500万元异地新建了原聋哑学校,并成功创建为省教育现代化学校,奠定了丰县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当前,随着《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实施,丰县特教事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丰县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残疾幼儿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探索丰县特殊教育事业特色化发展之路。 
       丰县特殊教育中心校长刘永君介绍,丰县特殊教育中心,原名丰县聋哑学校,座落于汉高故里,飞龙湖畔。学校办学历史是丰县特教人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创业历史。1990年,县政府多方筹集款项,建成了丰县聋哑学校,招收了第一届聋哑学生,两个班共60名聋哑孩子。那时,学校办学条件艰苦,硬件设备简陋。2000年,学校才建起一排砖瓦平房,用于筹建培智部,满足越来越多智障孩子的教育需求。当时的丰县聋哑学校与全省众多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相比,属于薄弱学校。2012年,县政府组织成立丰县特教中心筹建领导小组,学校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在各级领导的积极筹措下,新学校设计、选址、资金落实、建设工作进展迅速。2014年,投资5000余万元的新校园正式投入使用。校园占地约35亩,总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绿化面积4700平方米。目前已建设成为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于一体,融听障教育、智障教育于一炉的综合性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
        刘永君校长介绍,学校本着“为每一个残疾孩子创造幸福和价值”的办学理念,全体教职工发扬“团结一致、自强不息”的特校精神,用爱心对待学生,用细心对待工作,用恒心坚守事业,打造以“和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真正让学校成为残疾孩子的快乐学园。学校在积极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着力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及多样化需求,培养会学习、会生活、会生存的自食其力劳动者。兴趣课上,高老师教的剪纸、许老师的手工编制、李老师的十字绣都是孩子们喜爱的课程,学校增设的理发、烹饪、推拿按摩、洗车、书法、美术同样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学校定期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节庆活动,实施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组织篮球比赛、叠被子比赛、羽毛球比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学习与展示的舞台。针对那些不能入校的特殊孩子,自2013年3月始,学校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老师们的足迹覆盖了全县14个乡镇,服务167名有特殊需要的适龄儿童,根据孩子特殊需要制订课程计划。一路走来,老师们发现很多孩子家庭经济困难,为此,学校筹资给家庭贫困的孩子们带去衣物和学习用品,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送教路上留下了许多佳话。
         刘永君校长介绍,近年来,学校抢抓现代化创建发展机遇,着力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学校文化先进,师资队伍优良,教育质量上乘,师生优质、幸福发展的一流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中已有数十人在徐州、南京接受了高中阶段教育,有近20名毕业生先后考入长春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南京特教学院、山东特教专业学校等高等院校。丰县特殊教育中心先后被授予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和谐校园、徐州市绿色学校、徐州市平安校园,县文明单位、县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县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授予办学特色奖。特殊教育正成为丰县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
集体晒课
精品课堂精耕细作
        常州市光华学校校长王静艳主持活动。王静艳校长认为,“培智学校网络课程‘生活适应三百课’”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在知识与生活实践中建立联系,获得知与行的衔接。教学来自于学生生活,最终服务于学生生活,是“培智学校网络课程‘生活适应三百课’”项目研究的初心。
《一日生活巧安排》
授课教师: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符王亚、赵雪梅
        根据班级学生学情,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交互功能,让学生通过看图、看视频、动手操作等活动,了解常见一日活动、懂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一日生活,做时间的主人。
《我家的房间》
授课教师:
        徐州市牌楼培智学校梁堃
        利用互联网平台,带领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我家的房间我认识”“各个房间做什么”“我的房间我布置”三大活动都有所获得:A层学生能认知、认读“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知道每个房间的用途,能根据指令进入相应的房间;B层学生能看图片指认每个房间,能在帮助下进入相应房间;C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指认每个房间。
《有人来敲门》
授课教师:
        丰县特殊教育中心董琳、刘琦
        基于学生学情,通过播放儿歌、动画片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在视、听、说、做、思等环节中经历教学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使之独自在家时听到陌生人敲门不慌张,学会通过猫眼观察来者是否为家人,做到不随意给陌生人开门。
《整理房间》
授课教师:
        徐州市牌楼培智学校张敏、梁波
        根据学情将学生分成A、B两组,创设同学遇到麻烦需要帮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亲历“这些家具我认知”“分类整理我知道”“整理方法我会用”“我来帮你理房间”等教学环节,同时根据学情提供语音支持等多样支持手段,使A组学生知道房间物品该放哪里、掌握分类整理及整理房间的方法,B组学生知道简单的分类整理的方法。
《外婆生病了》
授课教师:
       溧阳市培智学校徐莉
       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的要求,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语言等能力水平,让学生在“选对药”“买水果”“学祝福”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认识“感冒药”及常见水果,学会用正确的数量词描述水果,并能在大人的带领下探病,做到不大声喧哗,同时学会关心病人、表达早日康复的祝福。
《客人来我家》
授课教师:
       丰县特殊教育中心丁桃之、张皊皊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依托互联网平台制作课件,教学时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将练习法、情境法、表演法等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表演中掌握礼貌待客的方法,并能在情境中有礼貌地接待客人。
专家点评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程益基先生出席活动。程益基先生指出,“培智学校网络课程‘生活适应三百课’”作为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名副其实。“生活适应三百课”的课程目标正确,建立在儿童生活适应的基础上,情境为主、实践为主、学生为主,符合智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项目实践研究促使教师教学策略优化、学校办学转型。
        程益基先生认为,互联网只是辅助教学手段,生活适应课程必须把握好“生活适应”四个字,让学生亲身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提高。最好的课堂应该是有内容的教学活动,而培智学校学校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反复”。互联网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在生活中无法体验的便利,但教学效果需在生活实践中检验。
        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丁勇指出,“培智学校网络课程‘生活适应三百课’”作为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聚合苏南、苏中、苏北10所学校抱团研究,通过探索、实践、反思,滚雪球似地推进培智教育质量。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应是这一项目研究、实施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学,“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丁勇理事长建议,项目学校在推进网络课程研究时,着力点应放在校本课程的整体建构上,在培养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教育实践中不要忽视他们思想品德的养成。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谈秀菁认为,《外婆生病了》《有人来敲门》《客人来我家》三节课紧扣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来选择主题,与生活密切相关,与每个孩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密切相关,并采用信息技术做到线上线上结合,体现开放的特色。
       《外婆生病了》一课,选材生活化,老师教学目标明确,并给予学生学习策略指导。但是智障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迁移能力较弱,也许在平板电脑上会学会用,但到真正生活中不一定能运用自如。基于此,如果能在真实情境中再去练习一下会更好,让学生对症选药,说说生什么病吃什么水果,这样更体现开放的特点。
       《有人来敲门》这堂课用《小兔子乖乖》这一大家都喜欢的童话故事非常好,教学目标明确,老师的设计从视频到图片到生活情境思路清晰。但是孩子是不是真正学会了从门上使用猫眼、是不是对猫眼的作用真正了解?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验一下更好。在“哪一种做法好”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说说哪一种做法好,在学生说完后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给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练习表达意愿的机会。
      《客人来我家》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让学生学会接待客人的方法,教学步骤清晰,设计符合智障儿童的特点,教师将整个待客的过程分成几个步骤,采用小步骤的方法,用儿歌的形式进一步巩固,非常适合智障儿童。第一步,怎么迎客,带着学生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待客,教师半扶半放,第三步,怎么送客,完全让学生自学,顺应了儿童发展的规律。教学手段使用合理得当,每一步骤都是从视频到生活的情境进行分析、练习、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性、交互性的特点。教师眼里有学生,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机会,并让学生自己学习与表达,避免了培智教育中常有的现象——要么不了解学生的能力进行灌输,要么把学生能力看得很低,什么都想嚼碎了喂给学生。
        谈秀菁院长建议老师们思考:培智学校的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有什么不同点?在选题、教学设计中,谈秀菁院长希望老师们就三个问题给出答案:第一,为什么要用网络?第二,网络用在哪里?第三,怎么用?
        谈秀菁院长认为,网络课程最重要的是直观性和交互性。直观性尤其适合智障孩子,智障孩子的思维具体形象,利用图像、直观的手段把平时生活中没有办法在课堂中呈现的东西展示出来。交互性,即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对生活适应课程而言,培养孩子能生活、会生活、爱生活、有思想地生活,最恰当的方法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但是有些情境没有办法到生活中进行,需借助网络的手段。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优先安排在真实的情境中,再考虑网络的手段。从线上到线下,最终的目标是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应避免过度地依赖网络,仅仅在线上会用,无法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现代特殊教育》杂志主编顾明珠认为,“培智学校网络课程‘生活适应三百课’”实践研究的推进,使项目学校生活适应课堂正在发生改变和升级,带给老师和特殊学生更多的获得感。顾明珠主编建议,项目学校不断提高研究站位,在实践探索中,不仅关注课程、聚焦课堂,还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国家教育意志的最新表达,高举“适合的教育”大旗,让“适合的教育”理念深植于一线教师内心,让项目研究成果落地培智课堂,共同打造互联网时代“适合的教育”培智课堂改革样本。

❤江苏特教前辈为研讨活动站台❤
MORE
【速递】“办好特殊教育”劲风吹来,江苏省第六届智障教育发展研讨活动“研”字当头,落实二期提升计划精神氛围浓厚
【速递】生活适应网络版教材就要来啦!常州光华学校网络课程“生活适应三百课”成功申报江苏基教前瞻性教改重大项目,今日举行专家论证会
【速递】创新研究范式,打造“共创共享”教科研共同体:江苏省2017年教改重大项目“生活适应三百课”联盟学校首场活动在南通精彩举办

热门标签
南长街   荣巷   新区    道路   新闻工作者  
精华作品 更多..
客服一:小龙 1337887868 客服二:华东 656422881

苏公网安备 32032102000073号

投诉: 1337887868 投稿信箱:1337887868@qq.com
战略合作伙伴: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中工网 中青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三农网 新浪网   备案号: 苏ICP备10048142号
Copyright © 2008 - 2020 jswxw.net. 联系电话:0516-89239768 投诉建议:18921771468